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传播的最佳时机

时间:2021/4/21 15:05:57  作者:  来源:中国经济网  查看:333  评论:0

  几千年的中华文明,经过一代又一代继承与发展,形成了一个又一个传统节日,春节、清明节、端午节、中秋节等,每个节日都像文明发展过程的一颗颗璀璨的明珠,将文化、文明精神代代传递下去。清明节既是春天的一个重要节气,可以外出踏青游玩、曲水流觞,又是传统文化中的寒食节,每到清明节,家家户户礼敬祭奠、慎终追远。但是,节日在流传过程中,也会越来越淡化其文化意义,而增加更多世俗内容,比如,近年来,清明节烧纸、烧冥币的风尚越来越流行,每到清明节,路边、田地、山坡、流水边,到处青烟燎烧,烧纸、烧冥币,甚至烧纸冰箱、纸房子、纸手机等,远离了这个节日应有的诗意文化,走向世俗化、庸俗化,甚至出现了一些文化糟粕的东西,非常不利于优秀传统的继承和传播。

  节日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,如何让一个又一个传统节日切近现代人的生活,让节日走进青少年的生活世界,成为他们珍贵的人生记忆。这就需要重新恢复传统节日的文化意义,引导青少年在节日纪念活动中,理解民族文化、热爱民族文化,成为节日教育的重要内容。清明节,作为中华民族重要传统节日,其蕴含着祖先对生命的敬畏、对自然的崇敬以及对天道伦常的深刻思索,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文化符号。教育书院作为传播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,理应肩负起对传统节日进行阐释解读的文化重任。清明节里举办诗会,无疑是最好的文化纪念方式,传统诗词本身就是最好的文化载体。清明节举办各种形式的诗会,纾解生命承受的现实之重,触摸生命教育的温热之光,重回生命跳动的蓬勃之力,可谓是恰逢其时,也是最佳的传统文化教育契机,通过诗词的朗诵表演,体悟当下生命的可敬与可贵,重温古代经典中的生命之歌,抒发今人对古人的无限怀恋、对生命的无限追思,陶冶性情和情操,感受文化之韵律,实在是一种节日的精神享受,又是每年一次的生命淬炼与洗礼。

  今年清明节,海淀敬德书院举办师生诗会活动,通过师生吟诗诵诗、古琴音乐、戏剧表演、服饰展示等活动,引导师生在祥和气氛中度过了一个兴致盎然,弦歌不辍的难忘清明节,既营造了庄严、欢乐的节日气氛,又进行了诗词文化教育。举办清明节诗会,礼敬祖先,慎终追远,既能弘扬孝道,又能张扬青春。让古典诗词在清明节释放出文化内涵,激活其生命力。中华传统文化讲究“兴于诗,立于礼,成于乐”,利用一个又一个传统节日开展文化教育,肯定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育效果,也有利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。

  在举办诗会过程中,敬德书院还联合学校,不失时机向中小学生推荐精选古诗词,引导中小学生与家人一起,在朗读古诗词中度过这个美好的春天假日。

  让孩子在清明时候吟诵或者吟唱“春城无处不飞花,寒食东风玉柳斜”的美好文化意境,增加浓郁的节日文化氛围。当然,在清明节日中,我们还希望孩子们穿上艳丽的民族服装,去踏青、蹴鞠、放风筝、吃青团、赏花游玩等,体味文化风俗,赋予节日的美好文化仪式感。而这种仪式感对成人社会而言,可能有表演的意味、有形式化的指责,但是对于未成年人而言,却会是一生的回忆、终身的节日记忆。广泛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需要这种节日的记忆,即在节日的时候,脱下消闲便装,穿上我们民族特有的唐装汉服,与家人一起外出郊游,可以增加节日的仪式感,也以此表达内心对文化的尊重与崇敬,增加民族文化的自信心。

  其实每个节日都需要仪式感,否则节日就没有了庄严的气氛,只剩下了“吃喝玩乐”了。清明节需要诗会的仪式感,端午节也需要仪式感。端午节真不仅仅是吃粽子,还有编织五彩绳、制作艾草香囊等,在端午节里,一家人坐在一起读《楚辞》,品味《离骚》那久违了生命张力,增强对传统文化的感知、体悟能力,感知我们民族特有的文化精神。

  当然,我们呼吁的节日仪式感,肯定不止是一次次简单的诗会活动、演出活动,这支持节日的气氛和形式,而更多的是通过诗会活动去启发、激活师生内心的文化体悟感和文化敬畏感。比如,清明节也是我们的公祭日,这中间有怀念,有祭祀,还有我们对国家、先烈深沉的爱。在这样一个梨花飞扬、桃花盛开的季节里,大家一起来祭祀祖先、英雄,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,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气概?这种情怀与气概是中华民族独有的,在生与死的交迫中成长,在哀思与振奋中挺立、回荡……正如杨青先生唱起的这首“秦时明月汉时关,万里长征人未还。但使龙城飞将在,不教胡马度阴山。”铿锵有力,掷地有声。因此,我们的家国情怀就体现在这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词中,这些诗词需要在一个合适的日子、时间、时刻去充分的表达,这也正是敬德书院想借助节日诗会去承续、去弘扬的中华传统文化生生不息之精神。

  如此而言,传统文化传播推广需要借助节日契机适时适当地开展,节日是传播传统文化的最好的方式,文化精神依托节日庆典仪式才能够真正深入人心。青少年只有知道清明节不仅仅是烧纸祭祀活动,还有诵诗踏青活动,才能够对这样具有文化意义的节日充满向往感、回忆感,节日也才能够永不衰竭、代代流传下去。传统节日需要创新性转化,需要不断赋予时代内涵,这样才能经典永流传,让吟诵诗词成为清明节的重要仪式之一,让传统介入富有更多时代文化内涵吧,这样现代年轻人才能够真正喜欢上传统节日,传统文化才能够真正走进人们的生活,现代生活也才能够丰富多彩起来。(作者系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颖惠)


上一篇:没有了
下一篇:2020年中国数字阅读用户规模达4.94亿